桂花酸梅湯

以前念小學剛開始看真正文字比較多的課外讀物時,不知道是不是腦袋有問題還是怎樣,竟然在學校圖書館裡面借了很多唐魯孫先生寫的與吃有關的書來看。而且大部分內容到現在竟然還略有記憶。想想真的是有點另類。

小時候看他的文章,只覺得哇塞江山萬里情啊,中國的吃食果然是非常非常厲害,動不動就是以前在大陸怎樣怎樣,來台灣之後吃的都不好吃了等等(其實他有專文寫過台灣好吃的東西比方東港蜂巢蝦啦)。

後來長大真正開始學著吃了之後,才發現唐先生記憶中那些美好的吃食不一定真的比台灣食物好吃到哪裡去,他記憶中那些美味可能只是鄉愁,回憶永遠最好吃,沒有廚師能夠真正重現人記憶中的美味(雖然漫畫裡面常常有這種情節)。

唐先生的著作中談得最多的部分就是老北京的吃食;烤鴨、烤肉、豆汁、炒肝…等等。後來我去了北京,想辦法一一都嘗試過之後,才真正領略到回憶永遠最好吃這個道理。說真的北京的烤鴨不管老字號或是新秀,都不如台北的宋廚、龍都這些名店。其中最讓人覺得見面不如聞名的,就是北京的酸梅湯。

其他的吃食還可以推托給文化大革命啦三反五反破四舊立四新搞到技藝失傳,酸梅湯這麼簡單的東西總不可能有什麼技藝失傳吧。

唐先生的著作寫到過位於北京琉璃廠(地名)的〝信遠齋〞酸梅湯,信遠齋的酸梅湯是放在一個大青花罈子裡,外面再用冬天藏下的天然冰塊冰鎮,〝唯一特點就是熬的特別濃,熬好了一裝壇子,絕不往裡滲冰水,什麽時候喝,都是醇厚濃郁,講究掛碗,而且冰得極透,你從大太陽底下一進屋一碗酸梅湯下肚,真是舌冰齒冷,涼入心脾,連喝幾碗好像老喝不夠似的〞

當時台灣所謂的酸梅湯,並不是這種北京的桂花烏梅湯,比較接近淡水阿嬤的酸梅湯那種顏色淺的話梅湯。所以讀到這段的時候總是覺得好神奇噢還有濃郁醇厚的酸梅湯啊。

台式酸梅湯,每條「老街」都有。喝起來雖然比較清淡,但也算是消暑解渴

後來去北京玩,我還真的就跑去找信遠齋,雖然這家老字號跟其他像是全聚德、烤肉季一樣都〝轉型〞為國營企業了,但酸梅湯這麼簡單的東西總不致於太走味吧。結果現在的信遠齋賣的也不過就是一般的罐裝酸梅湯而已,包裝庸俗,不算多好喝,真是令人大失所望。

想起民初文人張恨水詠北京酸梅湯的詩〝一盞寒漿驅暑熱,令人長憶信遠齋〞,實在是言過其實,但文人寫文章總是講求意境並誇張效果,倒也不奇怪就是。

桂花酸梅湯說實在的並不是多複雜的飲品,配方成方就只有:烏梅、山楂、甘草、桂花、冰糖五樣。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讓酸梅湯有酸味的原料並不是烏梅而是山楂。烏梅是負責賦予成品〝梅子風味〞的。以前我曾經拿到過一個配方如下:

烏梅:一兩
山楂:一兩二
甘草:半錢
桂花:半錢
十五碗水煎成十碗,桂花後下,冰糖酌量

但其實我並沒有試過這個配方,因為等到我想去配一副來熬看看的時候,發現我們家永和福和路這邊的卓家泉安堂老鋪中藥行有賣配成包的,而且從外觀看起來藥材質感還不錯,後來就直接用卓家泉安堂老鋪的梅湯包,但是照包裝上說明的水與材料比例去熬總是覺得不夠味,後來減少水量之後,果然又濃又酸又香。

後來我有很不要臉的拆解過卓家老鋪的梅湯包,裡面大概的成份重量如下:
烏梅:50公克
山楂:50公克
甘草:3公克
桂花:2公克

感覺上好像跟我之前拿到那個配方相比,烏梅、山楂的量又更多,反正大家參考看看啦。不過我覺得這種配方比例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藥舖的藥材品質。卓家老鋪我常常去買些胡椒粉啊什麼的,品質是真的很好。

桂花酸梅湯(採用卓家老鋪梅湯包)

材料

  • 梅湯包:1份
  • 清水:3500cc
  • 冰糖:酌量

作法

這就是卓家老鋪的酸梅湯包,外表看起來並不特別

拆開看才會發現,他家的煙燻烏梅真的很大顆啊,山楂也是鮮豔飽滿、甘草片不是碎片,附帶一個紙茶包裝的桂花包,用紙包的原因是桂花怕熬煮,得關火之後用泡的。用個紙茶包包起來方便分別。

你看看,這裡面的材料多麼的肥美啊,完全找不到細碎的小藥渣,烏梅肥厚、山楂完整。從顏色上看都是滿新鮮的材料,不是那種陳年舊貨拿出來隨便包的!

把材料包裡面的材料除了桂花之外,通通簡單沖洗過後放入鍋中,加入3500cc的水大火燒開後小火熬1小時,其實他這個材料包裡面有附張說明書說要用4000cc的水,我試過,太淡了。3500cc比較剛好

1小時後,梅湯已經非常的濃郁了。關火,把桂花包丟進去再浸泡1小時。然後把渣撈掉,看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放冰箱裡冰鎮

一碗冰涼可口的酸梅湯就完成了!50元材料大概可以熬出3000cc的酸梅湯,純天然無添加,美味又安心。對了為什麼要用碗?用杯子喝不行嗎?當然可以啊,我只是為了拍照好看才用碗哈哈哈。

好吧,這就是桂花酸梅湯的作法,一點也不困難,又適合炎熱的夏天。如果對那些市售飲料不放心,自己熬上一大鍋,安心又方便。

3 Comments

  1. 不要說是酸梅湯,我九九年到北京,問計程車司機哪裡買得到燒餅果子,他沒聽過果子這玩意,以為我外地人道聽途說。一旁老先生說,有有,就是細油條(朱自清說過),解放以後慢慢就沒有了。這些乍看簡易的食物,是文化的沉澱。多謝您的還原。

  2. 十分佩服您,比別人精細,科學,同時又富史觀,縱橫中外。和您略略商榷一下:唐沒說錯,大陸當年的菜確實好吃,要不然台灣今天的菜不會如此豐富精緻。大陸是因為共產統治,打壓精英階級,消滅了飲食文化,今天您看到的,雖已略復舊觀,但就像您文中提起,拆光的蜀王府,有些東西滅絕之後,再也不一樣了。嘆。

    • 老實說,吃的東西我是真的不敢講古代比現代好吃,光是快炒的爐子,古代的火力就沒有現代旺盛哈哈。很多所謂的中華老字號真的是沒有吃的價值啦

發佈回覆給「香格格」的留言 Cancel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