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嗲

常跑東南亞的朋友們應該對沙嗲都不陌生吧,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泰國都有這種尺寸非常迷你的小烤肉串。這種小烤肉串每串大約只有4個大約1.5公分立方的小肉塊,用大量的香草、香料、油醃漬後,用炭火可以快速的烤熟。通常在東南亞的路邊攤上賣得很便宜,一點點小錢就可以抓個5串10串的朋友可以分享,吃了以後也不會覺得飽,是很受歡迎的街頭零嘴。

沙嗲(Sate, Satay)的發源地在印尼的爪哇島,爪哇島雖然並不是印尼最大的島,但可以說是印尼的〝本島〞,首都雅加達就在爪哇島的西北側,全島人口超過一億。17世紀初被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自此成為荷蘭的殖民地直到二次大戰後。

在19世紀,爪哇島因為殖民需求湧入了大量印度坦米爾族與阿拉伯移民,而沙嗲這種烤肉串約莫在這個時間開始在爪哇島流行。印度人與阿拉伯人都是香料民族,阿拉伯人也有一種Kabab烤肉串也是使用大量的香料醃漬後碳烤。所以根據推測,沙嗲應該跟坦米爾與阿拉伯移民有點關係,但這已經沒辦法查證了。

19世紀印尼爪哇島賣沙嗲的小販

沙嗲在爪哇流行後向東開始流傳到荷屬東印度的各島嶼,又往北傳入菲律賓,往西北進入馬來亞進而傳入泰國南部。所以東南亞很多地方都有口味各自相異的沙嗲,食材上也有一些差異,比方說泰國因為不是穆斯林國家,所以如果不是泰南穆斯林開的沙嗲攤,有可能會出現豬肉沙嗲與華人愛吃的雞肉沙嗲。而印尼與菲律賓的島嶼上也會因為各自的出產不同有魚肉、鰻魚、蝦甚至烏龜沙嗲。

而台灣人雖然不太有機會吃沙嗲(除非去印尼餐廳),但是愛吃的沙茶醬跟沙嗲也有很大的關係。沙茶醬就是早年潮洲汕頭地區移民南洋的僑民把南洋的沙嗲醬帶回潮汕地區,又經過潮汕人的修改後轉型變成了火鍋沾醬。沙茶在潮洲話的發音就是Sa the(沙嗲),世界食物的流變就是這麼有趣。

我想在東南亞地區如果講到沙嗲,各地的人應該都有各地的口味堅持吧,在此不一一特別說明了(我也沒能力搞懂到底有多少種沙嗲…囧)。

沙嗲肉塊很小肉串也很小可以快速烤熟。所以非常適合作為烤肉派對上的開胃小菜。很快就能上桌,也不不需要準備很多讓大家吃到飽,只要每人兩三串,就可以讓人印象深刻。

以下介紹三種沙嗲的配方與製作方式,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每串沙嗲一定都要很小串才會像是原版東南亞沙嗲,把握這個原則,做出來的沙嗲最少在外型上就很神似了。

而三種沙嗲的製作過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先把沙嗲醬按照配方混合然後加熱到糖鹽融化後放涼,肉切成約1.5公分立方的小塊用竹籤每串約3~4塊肉。然後用沙嗲醬醃24小時後就能拿出來烤,可以自己用辣椒、檸檬汁調個沾醬,或是把沙嗲醬拿來當沙嗲串的沾醬,不沾醬也很好吃。

說真的這些異國風情醬料,台灣人一般也很少有機會吃無從分辨是否正統。如果製作的過程缺少某個香料就乾脆用其他手上有的香料代替其實也OK啦(如果有東南亞地區的朋友看到這段請不要罵我哈哈哈)

印尼式沙嗲

材料(約8人份)

  • 牛肉(或其他肉):300公克

沙嗲醬

  • 醬油:3大匙番茄醬:2大匙花生醬:8大匙黑糖:1大匙食用油:60cc大蒜、辣椒、紅蔥、薑、香菜:各15公克(切碎)洋蔥碎:100公克薑黃粉:3大匙芫荽子粉:少許白胡椒粉:少許小茴香粉:少許水:1杯檸檬汁:1大匙

馬來式沙嗲

材料(約8人份)

  • 牛肉(或其他肉):300公克(8人份)

沙嗲醬

  • 花生醬:8大匙醬油:1大匙黑糖:1.5大匙鹽:1茶匙花生油(或食用油):6大匙羅望子醬:1大匙辣椒:5公克大蒜、紅蔥:15公克薑:10公克芫荽子粉:少許

泰式沙嗲

材料(約8人份)
  • 雞胸肉(或其他肉):300公克(約一個雞胸)

沙嗲醬

  • 花生醬:8大匙椰奶:250cc魚露:2.5大匙花生油:3大匙是拉差辣椒醬:3大匙大蒜碎:10公克洋蔥碎:120公克黑糖:30公克香茅碎:10公克(乾燥或新鮮都可以)

作法(以泰式沙嗲示範,但其實作法都一樣)

先把沙嗲醬裡的所有材料混合均勻,我是用電動攪拌棒混合,其實用湯匙就可以了

用小火加熱沙嗲醬並持續攪拌直到糖與鹽融化就關火,放涼備用。

肉切小塊大約1.5公分立方

肉塊與放涼後的沙嗲醬混合均勻

用竹籤串肉,每串大約4塊。放在容器裡面,再澆上一些沙嗲醬。用保鮮膜包好冷藏24小時醃漬入味

用炭火烤熟,美味的沙嗲串就完成了!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